•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仙林】《土地的誓言》——记一次融语文、地理、历史全科阅读课的新尝试

浏览数量:225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3-03-10      来源:本站

3月8日,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文澜路校区的语文、地理、历史组的老师们精诚合作,积极探索,为学生们开设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全科阅读课《土地的誓言》。

课前,语文、历史、地理备课组进行了集体备课探讨,认真探索、挖掘学科间的联系,寻找学科的切入点。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潘丹婧老师也来校参与到磨课中,潘老师对学校开展这种探索性的课程表示肯定,提醒老师们要发挥地理、历史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的作用,并建议在学科切换时进行更自然的过渡语设计。

《土地的誓言》是七下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家国情怀,注重涵泳品味,要求学生尽量“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体验与想象。同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因此,语文徐小茜老师设计整节课以读为主,以个人读、范读、齐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由于间接抒情多蕴含在作者描绘故乡景色的字里行间,而学生并不了解这片土地,因此本课邀请了地理老师加入课堂,向学生介绍东北地区的风土。地理陈敏老师从地理视角,运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黑土地”、“北大仓”引入东北地区这片“土地”。又从位置、面积、森林、树种、土壤、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辅以彩色图片,带学生了解东北的美好丰饶,自然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但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不仅包括这些积极的,更是挚痛的,他发出了要为土地战斗到底甚至牺牲的誓言。而要理解这种情感,就需要学生对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这片土地的遭遇有所了解。由于学生距这段历史时间较久,部分同学并不熟悉,因此本课还邀请了历史汪老师向学生普及1931-1941这十年东北的经历。

汪老师主要结合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数据等多种史料,向学生进行讲述东北地区在1931年--1941年间的血泪史、伤痛史。内容主要包括九一八事变以及屠杀、经济掠夺、武装移民、奴化教育、细菌战试验等日军在东北地区进行的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

历史黑白图片的满目疮痍,与先前对东北土地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在有了更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对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于故乡土地挚痛的热爱之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与作者共情的效果。

最后,徐老师设计的小练笔中,学生对文章感情体悟到位,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学以致用,创造出让在场老师们感叹的一篇篇作品。

全科阅读,全面渗透。全科阅读旨在围绕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增强知识联系,把学科相关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这是我们的一次全新尝试,我们还将团结各学科组共同探讨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的延展性与有效性,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版权所有: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   电话:025-68192589、68192592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范路28号   邮编210023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40号   网站备案号:ICP20023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