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30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0-09-23 来源:本站
2020年9月21日,朱光成名师工作室专题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扬州市教研室张利琴教授作专题讲座,来自全区的九年级英语教师和朱光成工作室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的活动由区研训员孙小进老师主持,来自我校的李潇玲和沈建老师分别开设了公开课。首先,李潇玲老师开设了《9A Unit 4 Reading》阅读课。李老师从文章标题和插图出发,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的内容。接着,李老师启发学生关注文本的写作顺序,从斯巴德·韦伯初中、高中、大学、NBA职业生涯四个阶段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感悟文本。通过任务表格的形式,李老师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篮球明星斯巴德·韦伯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读后环节,李老师紧扣单元话题,让学生从斯巴德·韦伯的经历中真切感受到了在成长中奋斗的力量。
接着,沈建老师开设了《9A Unit 4 Task》写作公开课。沈老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围绕写作话题启发学生回忆影响自己最深的人。接着,秉承过程性写作的理念,沈老师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内容框架,梳理各个段落分别写什么,掌握文章的写作框架。然后,沈老师还细致解读了作者的遣词造句,鼓励学生探索作者运用不同时态和不同句式想表达的意图,为学生的写作输出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示例。 最后沈老师将课的重点放在作者对于examples的选择上,注重思维的逻辑性,进而思考怎样才能写出条理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
两节课结束后,来自扬州市教研室的张利琴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张教授肯定了两位开课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和写作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关注这一过程,从英语学科素养的多个方面给予学生过程性指导,那么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下午的活动由区教研员张鸿玲主持,来自扬州市教研室的张利琴教授给老师们作了题为《初中英语过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张教授指出,写作是一项可教、可学的技能,而且教师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学习该技能的过程变得更有趣。张教授认为,过程性写作鼓励学生享受写作的过程,它重视产生习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和修改时间,鼓励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进而引导学生越来越接近写作意图。张教授以《8A Unit 3 Task》为例,细致解读了过程写作的过程。在写前阶段,教师一般会介绍写作任务,帮助学生获取写作资源如语言、相关信息和篇章结构等。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写提纲、拟草稿和修改。写作后,教师提供作文评价工具,作文的评价方式可以是自评、同伴评或教师评。评价是教学的延伸与升华,有效的写作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文。
高效研训,高质发展。上午的两节公开课和下午张教授的讲座使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希望老师们能够将学习的感悟融入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进而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实效,获得成长。
版权所有: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 电话:025-68192589、68192592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范路28号 邮编:210023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40号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0233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