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67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1-12-27 来源:本站
新入职青年教师赛事慢慢进入尾声,下半场的教师们通过精心设计与准备,也为大家带来了一节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
英语组《Unit8 Fashion Integrated Skills》
赵敏
赵敏老师以复习本单元与主题有关的词汇开始本课,让孩子为不同的场合搭配衣服为主线任务,展开本堂课的教学,通过不同模块的学习,逐步引出场合、外观效果、原材料和感觉这些考虑要素,最后创设情境让孩子通过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衣服,创设对话进行产出。
评委点评:“教学流畅,框架清晰,环节设计层次递进明显。”
王蕤
王蕤老师以为圣诞聚会挑选着装的任务导入课堂,在完成听力和口语任务后,通过分析听力材料和口语对话引导学生思考着装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并将两大听力技巧:find out key information和prediction融入其中,最后通过完成贯穿课堂的真实情境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达成课堂目标,结构清晰,设计合理。
评委点评:“板书生成自然巧妙,围绕主线进行教学,注重听力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设计层次分明。”
王敦玥
王敦玥老师以周五英语节班级课本剧Cinderella作导入,以Design costumes for the textbook drama为任务,围绕what to wear展开教学,引出天气、价格、场合、颜色、风格、喜好和原材料这些参考要素,并通过谈论自己穿什么的对话来进行操练,最后让学生对课本剧主角的服装进行设计、产出。
评委点评:“教学设计导入新颖,各环节衔接自然,细节处理到位,课堂气氛活跃,重难点突出。”
数学组《余角 补角 对顶角》
陈梦茜
陈梦茜老师根据学生朝夕相处的三角尺进行导入,探索余角、补角的定义,通过三角板拼图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余角、补角与它们的位置无关,只与数量有关,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已知角,并抛出问题,从而探究出余角的性质,再运用“类比”思想,得到补角性质。
评委点评:“教学内容设计详实,有类比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思路清晰。”
沈思艺
沈思艺老师以上节课学习的角平分线开始运动作导入,从变化的量中找寻不变的量,从而引出余角的定义,通过三角板中的三个角,让学生感受到余角与位置无关,只与数量有关,接着通过学生动手画出已知角的余角,探究出“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这两条性质并运用“类比”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补角的概念、判定、性质和应用。
评委点评:“关注多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及时反馈学情,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示动态的图形变化。”
王玲
王玲老师以生活实例中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导入,通过几何画板,学生动手操作,生动直观的探索余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总结研究一个几何事实的基本方法,得出余角的概念后,运用“类比”思想,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老师加以引导,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
评委点评:“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教学条理清晰,对学生的错误纠正及时。”
夏雪妍
夏雪妍老师从实际情境引入余角的概念,说明学习余角的意义,借助三角板辨析、深入理解概念,以及画图,接着通过图形研究并证明余角的性质,完成对余角的探索,最后类比余角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研究补角,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后,通过习题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思想方法。
评委点评:“条理清晰,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余角具有的性质,类比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板书设计规范合理。”
《统计表、统计图选用》
姚佳希
姚佳希老师以收集到的36位女生鞋码大小数据为例,引导学生用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数据整理,通过设问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数据的特征,以个别同学绘制的扇形统计图为范例,讲授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与关键,从中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评委点评:“教学环节完整,教态自然,板书工整,教师引导有效。”
体育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徐妍
徐妍老师通过热身活动和专项操让学生得以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并在垫子上进行三种姿势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发力顺序,结合纸飞机去强调出手速度,使学生对于前掷实心球有一个初步的本体感受,最后通过完整的练习让学生多次感受实心球的蹬腿、送髋、腰腹收缩用力、甩胸振臂及最后的鞭打动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
评委点评:“教师讲解清晰,示范规范,课堂组织有序,设计新颖,教态自然,学生参与度高。”
宁殿磊
宁殿磊老师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练、赛、评“四种”姿势的抛、推实心球(胯下前、后抛,侧面、正面推)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会学、会教、会练、会用,通过任务驱动、自主、合作、互教、启发、引导、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其上下肢协调、连贯、快速用力能力的提升。
评委点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针对性强,教师精神饱满,语言简练,讲解清晰。”
德法组《增强生命的韧性》
方雨桐
方雨桐老师以“什么是韧性”作为切入点,从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对挫折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一定的阐释,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如何增强自己生命的韧性进行探索,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最后以国家、社会的“大挫折”作为本节课的升华部分,培养学生不惧小困难、直面大挫折的能力和信心,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决心。
评委点评:“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活动设计新颖。”
在“双减”背景下,持续深入精准化教学,不断追求高质量学习,努力打造个性化课堂是我校教师正在落实的重点内容而青年教师作为新生力量则需要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通过赛课等活动引领教师投身于研究课堂教学本身,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努力以“减量不减质,减负要增效”为目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积极探索。
版权所有: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 电话:025-68192589、68192592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范路28号 邮编:210023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40号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023369号-1